1来源
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。
2相关名
十药、蕺菜、紫蕺、蕺、葅叶。
3产地
长江以南各地均产。
4采收加工
鲜品全年均可采割;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5性状鉴别
鲜鱼腥草:茎呈圆柱形,长20~45cm,直径0.25~0.45cm;上部绿色或紫红色,下部白色,节明显,下部节上生有须根,无毛或被疏毛。叶互生,叶片心形,长3~10cm,宽3~11cm;先端渐尖,全缘;上表面绿色,密生腺点,下表面常紫红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顶生。具鱼腥气,味涩。
干鱼腥草:茎呈扁圆柱形,扭曲,表面黄棕色,具纵棱数条;质脆,易折断。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,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。穗状花序黄棕色。
6性味归经
辛,微寒。归肺经。
7性能特点
本品质轻辛散,微寒清解,专入肺经。既清解透达,善清热解毒、排脓消痈,为治肺痈之要药;又兼通利,能利尿通淋,为治热淋涩痛所常用。
8功效
清热解毒,排脓消痈,利尿通淋。
9趣记
青鸟弄鱼(填饱)肚:
青:清:清热;
鸟:尿:利尿通淋;
弄:脓:消痈排脓;
鱼:鱼腥草;
肚:毒:清热解毒。
10主治病证
1、肺痈咳吐脓血,肺热咳嗽痰稠。
2、热毒疮疡,湿热泻痢。
3、热淋涩痛。
11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 15~30g,鲜品加倍,不宜久煎;或入丸散。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12使用注意
本品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利尿、增强免疫功能、抗肿瘤、镇咳平喘、镇静等作用。
13故事
相传宋朝熙宁六年夏季,大雨滂沱,河水猛涨,泥沙淤塞,冲毁房屋,淹没农田,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,无家可归。传说雨停水退后,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,整天拉稀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,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,一时间,闹得人心惶惶。就在这紧要关头,在白马滩侗寨(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)里,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,对寨子里的人说:“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,大家不妨试试看吧。”侗民们半信半疑,想了想,反正等死也是死,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,试一试也无妨。于是,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,果然病情见好。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,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。
原来,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,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,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,全家人都甚觉奇怪。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,他想: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?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、通淋利尿?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。果然不出三天,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。
从此,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,觉得越吃越好吃了。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,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,拌上烤香的辣椒粉、生姜、芫荽、葱蒜、味精、香料、食醋等。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,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,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。
鱼腥草 每天学一味中药 鱼腥草&8203! 点击【百度搜索本文】
本页地址:http://www.quban28.com/zhongyiyaoquban/968.html
下一篇:疏通背部的七大好处